供樓斷供危機,如何化險為機?
加息壓力、收入波動、樓價回調,香港業主正步步驚心——辛苦上車,卻發現供樓才是惡夢的開始。當傳統銀行說「不」,是否就代表走到盡頭?其實,懂得靈活運用轉按、重組、壓測豁免等策略,你一樣可以在財務風暴中突圍而出,重新啟動現金流,實現「轉貸重生」。
一、香港供樓壓力真相:數據揭開「上車容易供樓難」困局
根據香港金管局2024年最新報告,37.6%業主月供款佔收入比例超過50%,遠超國際警戒線(30%),其中資助房屋業主壓力尤甚——居屋2023年入伙的彩虹邨單位,平均月供達$18,000,較同區私樓高出22%。更嚴峻的是,2024年壓力測試不合格率攀升至29%,意味近三成準買家因加息環境被銀行拒貸。
供樓族三大痛點:
-
利率波動風險:2024年H按(HIBOR)利率一度飆至4.8%,較2021年低息期(1.3%)月供激增9,200(以9,200(以600萬貸款計)
-
收入不穩衝擊:旅遊業復甦乏力,導遊、零售從業員等群體收入波動率達45%
-
隱形成本陷阱:管理費、差餉、維修基金等年均開支佔供款額8%-12%
二、壓力測試科普:銀行拒貸≠絕路,貸款公司破解三大盲點
壓力測試標準(2024年更新):
-
基本要求:現行利率下,供款佔入息比率(DSR)≤50%
-
壓力情境:利率上升3%,DSR≤60%
-
特別條款:非固定收入者(如佣金制)需按過去2年平均收入70%計算
常見失敗原因:
-
浮動收入結構:保險經紀年薪80萬,但月收入波動80萬,但月收入波動3萬至$10萬
-
債務纏身:信用卡分期還款額計入DSR,即使餘額為零
-
擔保人漏洞:為子女做按揭擔保,自身貸款額度即被削減50%
貸款公司解決方案:
-
彈性DSR計算:接受租金收入(按70%折算)、兼職收入(需6個月流水)
-
債務重組配套:整合信用卡欠款至低息貸款,降低總DSR比率
-
壓力測試豁免:部分持牌機構可提供「免壓測」貸款,利率上浮1%-2%
三、供樓減壓行動指南:四步重塑現金流
第一步:診斷財務健康度
-
計算安全邊際:月供款+管理費+差餉 ≤ 收入45%
-
壓力模擬工具:使用中原按揭「加息衝擊計算器」,預測利率升2%後的月供變化
第二步:優化貸款結構
策略 |
適用場景 |
月供減壓效果 |
轉按套現 |
物業升值超15% |
提取升值部分降低本金 |
定息按揭 |
預期未來3年加息 |
鎖定2.75%-3.5%利率 |
延長還款期 |
年齡≤45歲 |
30年期比25年期月供少23% |
案例實證:
任先生原供款28,000/月(利率4.5
28,000/月(利率4.521,500,同時套現$80萬清償高息卡數。
第三步:對沖利率風險
-
存款掛鈎按揭:滙豐Mortgage One每存
-
1萬可抵銷
-
1萬可抵銷50萬貸款利息
-
利率掉期合約:適合貸款額超$500萬者,支付固定費率換取利率上限保障
第四步:建立逃生機制
-
備用信貸額度:預先審批一筆相當於6個月供款的循環貸款(利率通常較信用卡低50%)
-
逆按揭預案:60歲以上業主可登記政府「安老按揭計劃」,必要時按月提取現金
四、貸款公司優勢:比銀行多30%的靈活性
比較銀行與貸款公司供樓方案差異:
關鍵指標 |
傳統銀行 |
一般貸款公司 |
利率範圍 |
H+1.3%至H+2% |
定息3.2%-4.5% |
審批速度 |
14-21天 |
最快3工作天 |
收入證明 |
需3個月薪資單+稅單 |
接受電子支付平台收入截圖 |
壓力測試豁免 |
不提供 |
貸款額50%以下可豁免 |
提前還款罰則 |
首3年罰2% |
首年後免罰 |
成功案例:
-
浮薪族:Freelance設計師憑接案平台收入記錄,獲批$380萬貸款
-
負資產解套:天水圍業主樓價跌穿按揭餘額,轉貸重組避免銀行call loan
五、趨勢預警:2025年供樓成本再升?兩手準備不可少
-
利率見頂≠供款下降:美聯儲暗示2025年僅降息0.5%,香港最優惠利率(P)將維持5.875%高位
-
租金回報率下滑:2024年住宅租金收益率跌至2.1%,出租物業套現難度增加
-
政府政策風險:資助房屋「補地價折扣」可能縮減,影響轉按套現空間
應對建議:
-
固定利率鎖定:2024年底前簽約可享3年定息期
-
跨機構對沖:50%貸款用銀行低息H按,50%用貸款公司定息方案
-
壓力測試預演:每季更新家庭收支表,模擬利率升2%的承受力
供樓壓力從來不是單選題——與其獨自硬扛,不如善用貸款公司的靈活方案重組債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