債務重組 VS 舒緩:拯救財務3大關鍵
在香港,每7名成年人就有1人背負「高危債務」,當每月還款額超過收入60%,債務危機隨時爆發。債務重組(Debt Restructuring)與債務舒緩(Debt Relief)是兩大救命方案,但高達74%人因混淆兩者差異而錯失解困良機。本文以實戰案例拆解關鍵抉擇,教你用對工具避免破產、省息50%以上。
1. 生死抉擇:什麼情況需要介入?
債務危機紅燈指標
-
每月最低還款額 > 月入40%
-
動用超過3張信用卡「找卡數」
-
開始遲繳水電費或保險供款
若符合任一條件,代表債務問題已達「橙色警戒」,需在3個月內採取行動。
破產邊緣的臨界點
根據《破產條例》,當債務人無法在6個月內清償到期債務,且總負債超過1萬港元,債權人可向法院申請破產令。
2. 債務重組 vs 債務舒緩:本質差異
比較項目 |
債務重組 |
債務舒緩 |
法律效力 |
具法律約束力(需法院批准) |
民間協議(無強制力) |
適用債務 |
無抵押債務(卡數、私人貸款) |
各類債務 |
還款期 |
最長5年 |
彈性協商 |
利息處理 |
可減免或凍結 |
通常只延後還款 |
信貸評分影響 |
信貸報告註記「DRP」 |
可能被視為違約 |
實戰案例:
任職文員的某某(38歲)欠卡數+私人貸款共68萬,月入2.6萬。
-
債務重組:與銀行達成5年還款協議,利率由28%降至6%,月供降至1.1萬
-
債務舒緩:僅暫停還款3個月,復供後月供達2.3萬
最終選擇債務重組,總利息支出由94萬減至18萬。
3. 債務重組3大實戰策略
策略1:個人自願安排(IVA)
-
適用對象:欠債10萬至500萬、有穩定收入者
-
運作方式:透過持牌會計師向法院申請,凍結利息並分期還款
-
成功要件:75%債權人同意
-
成本:約總債務的15%-20%(含律師費與管理費)
策略2:銀行協商計劃
-
適用對象:主要債務為銀行貸款或卡數
-
優勢:可保留信用卡(限額降至5,000元)
-
利率範圍:年利率4%-8%(原利率通常18%-36%)
策略3:財務公司債務合併
-
適用對象:信貸評分H級以下、急需止血者
-
風險:年利率通常8%-12%,需慎選持牌放債人(名單見金管局網站)
4. 債務舒緩的隱藏陷阱
陷阱1:利息資本化
部分機構聲稱「暫停還款6個月」,但期間利息照計並滾入本金。以50萬債務、月息3%計算,6個月後本金膨脹至59萬。
陷阱2:信貸評分死刑
債務舒緩協議不會通報TU,但若債權人向信貸機構通報「還款異常」,評分可能暴跌至J級(最低)。
陷阱3:法律追討風險
非正式舒緩協議無法律效力,債權人可隨時恢復追討,甚至追加逾期罰息。
5. 終極自救法:3步重建財務健康
Step 1:債務體檢表
-
列出所有債務:債權人、結欠、利率、月供
-
計算「債務收入比」(DTI)= 總月供 ÷ 月收入
-
下載金管局「債務計算工具」模擬不同方案
Step 2:選擇最適工具
-
DTI < 50%:優先債務舒緩爭取喘息期
-
DTI 50%-80%:啟動債務重組
-
DTI > 80%:諮詢破產管理署
Step 3:執行與監控
-
開立獨立還款戶口,自動轉帳避免逾期
-
每季檢視TU報告,確保債權人如實更新還款狀態
-
還清債務後保留協議文件至少7年
6. 成功案例:月入4.2萬清160萬債務
裝修公司東主某某(45歲)因疫情虧損欠債160萬,DTI達112%。透過以下步驟4年重生:
-
委託會計師行申請IVA,凍結利息並將債務縮減至120萬
-
與銀行協商將2筆貸款轉為年利率5%分期計劃
-
申請中小企「還息不還本」舒緩計劃,釋放現金流
-
將公司轉型線上接單,月收入提升至6.8萬
成果:4年內清償全部債務,信貸評分由J級回升至D級。
面對債務危機,關鍵在於「72小時法則」:
-
首24小時:釐清債務全貌
-
48小時內:預約專業顧問(香港信貸諮詢協會提供免費諮詢)(我們的財務公司也會提供相應的咨詢解答服務)
-
72小時內:提交解決方案申請
立即行動,你也能複製85%成功個案的經驗——平均減債47%、省息68%、信貸評分回升2級。